【醫者仁心】仁醫義診助傷殘兒童 腦受損女童經針灸按摩重新站立
發布時間: 2022/08/05 17:55
最後更新: 2022/08/08 10:09
本港女童樂晴在1歲半時因意外導致腦部嚴重受損,從一個原本能正常跑跳的小朋友,變成癱瘓在床的傷殘兒童。不過,樂晴媽媽在機緣巧合下,幸運地遇見中醫師黃天賜,為女兒進行針灸按摩康復治療。2年以來,樂晴的病情在醫師幫助下日漸改善;一點點的進步,讓人從不可能中看見可能。
最新影片:
設義診服務救助傷殘病童
66歲的中醫師黃天賜為黃道益之子,接觸殘疾兒童數十年,見過不少病童自小要開造口餵食,或一生坐輪椅,令他心疼不已。為讓病童及早得醫治及痊癒,2019年初,黃醫師於「醫道惠民醫館」開展「天使行動義診服務」,為患有腦病的兒童提供中醫「治未病」復康義診,並為病童家長們提供日常上「腦脊護理健康」培訓。服務至今已幫助無數患有腦疾、痙攣等肢體弱能兒童,配合家居護理方法,讓病童能無間斷地得到鍛煉,幫助康復。
初診時情況嚴重
樂晴便是黃醫師義診行動受惠人之一。黃醫師憶述,在最初見到樂晴時,已覺得情況很嚴重。他解釋稱,樂晴有特徵如中醫所講「目無所見」:眼睛雖打開,但似乎是失明一般,對眼前事物無反應。而且,從外觀上看還有人工氣管造口,造口旁邊更長有尾指般大的肉芽。而當時醫院醫生還建議,因樂晴的氣管造口發炎,因此需要再開另一造口。醫師不忍,決定先行處理肉芽問題,將其視作中醫俗稱的囊腫,及用火針方式治療。一個多月後,肉芽逐漸縮小,問題不復存在。不過,她還面對著更嚴重考驗:
樂晴情況特別,大腦曾經缺氧,導致很多腦細胞無法運作。而大腦是控制全身機能運作的重要部位,中醫俗稱的「經脈運作」,也都需要大腦向身體發出訊號。因此大腦的運作情況,是決定樂晴能否康復的關鍵。
此外,樂晴有氣管造口也是嚴重的問題。黃醫師解釋指,氣即氣管,主氣門;胃主消化系統。中醫所言:人有四海,包括腦(髓海)、氣海、血海、水榖海(消化系統)。樂晴不僅在腦、氣及消化功能這三方面存在問題,同時還易抽筋,也會令其有血海問題。小小年紀,人體重要的四海已全有問題,是非常嚴重的情況。
長期依賴人工造口致肌肉萎縮
樂晴在初經搶救後,無法控制吞嚥能力,為免再生意外,媽媽忍痛同意在其胃部再開造口。黃醫師表示,長期依賴人工造口,令控制吞嚥及呼吸能力的咽喉肌肉組萎縮,更會導致發聲困難,對小朋友發育非常不利。
外間食物及空氣,都需要透過咽喉進入身體。若口水、咀嚼機能失去,脾胃只會越來越差。同時,控制吞嚥的肌肉及氣管内平滑肌能否收縮,是非常重要的。若不受到鍛煉,刺激大腦神經及血液循環的運動不足,人就不會康復。
黃醫師決定透過按摩咽喉,先保樂晴的陽氣。他形容,樂晴非天生的五遲,目前的她就像中風病人,只是生了一場大病。病痛是她成長階段中必經過程,小朋友受傷後,會有自身的康復機制:
中醫上的針灸、肌肉按摩鍛煉,會刺激她的康復機制,而非過分的保護或手術。只要保持身體應有機能發展,是絕對有機會能醫治得好。不過,只靠醫生並不足夠,家長平時也要勤於為樂晴做康復運動。
對此,媽媽也有很大希望,她表示,女兒原本就是一個愛吃、愛講話的小朋友。只因開造口後咽喉肌肉少用,才會萎縮,並不是天生有缺陷。媽媽希望,透過不斷的肌肉訓練,令女兒有日可以記得如何自主運用咽喉器官。
女兒明顯進步令媽媽鼓舞
媽媽欣慰表示,女兒的呼吸及發聲能力明顯變好。不僅叫得大聲,在使用聲反鍛煉肌肉組的能力也明顯變強,例如從開始時每日只可使用5分鐘,到早晚各用15分鐘;至今半年時間,已能整日使用,幾乎可完全自主呼吸,不需使用儀器輔助。最明顯的是在湊近聊天時,媽媽能感覺到女兒在用鼻和嘴呼吸,不再是用造口處呼吸。
其次是樂晴的身體反應變多。例如舉手等動作變得明顯,睡覺時甚至會自己掀開被子。甚至在最初醫生斷定樂晴不可能再站立,到現在她可在立架上站起一個多小時。這一切驚喜,都令媽媽非常感恩。
中醫是為自己所做負責任
黃醫師明白樂晴是經過西醫的搶救手術後,再透過中醫途徑進行康復治療。因此他感概稱,香港醫療制度非常好,病人可以選擇西醫或中醫,兩派可陰柔相制。不過,中醫與西醫並不相同,尤其是中醫在做任何治療前,從不會要求家長簽字,因中醫是為自己所做負責任。例如幫小朋友做針灸,若做得不好,是醫師自己負責任,而不會遷責到患者家庭。黃醫師強調,在中醫康復治療中,一切都是符合常理及身體機制的協調運動,不存在入侵性;容易讓家長在家也能自行幫小朋友進行鍛煉,加快復原。
hket App已全面升級,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、健康、娛樂、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。
記者:張沛